前文:由于最近是金三银四、春招高峰期。
在解答和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学得蛮多。
有部分人取了不错的 offer,不能说帮到很多,但起码指导方向还是有信心,没有指歪。
这是关于“面试官修炼”的第一篇:关于面试官怎么“评判”面试 PM。
虽然不全面,但可以抛砖引玉。
这个“玉”就是很多面试题目都是有一定设计套路的。
为什么要写这个为第一篇呢?
很多时候去面试,包括开发测试,也包括 PM 在内的各个互联网人,
往往都是“自己闭门造车”。
这个词不是褒贬,或许你方向和底子不错,自我复盘能力强,能洞察面试官的坑,可以自己一直准备。
但是,最终目标是取的一个好的 offer,这里必须有一些面试策略。
如我认为其中一个方面,
你要明白“面试官”是怎么想的,他问这个问题是为了什么,希望考察你什么东西,希望听到是什么答案,这样作答有什么好与坏。
这些是抛开自身工作、校内外实践的“面试策略”。
面试官面试 PM,绝对是设计过的。(除非根本不想要招人或者不负责)
那么,你回答问题,难道不也应该要设计过?
答案能回 1-4 个,这里本身就是优先级需要划分吧。
正因如此,上述我觉得更重要,或者另辟蹊径,打开大家准备面试的另一条路。
回到这里,接下来一系列定期分享,比如:
1、关于一些面试 PM 常用基础型的面试策略;
2、分享一些面试 PM 的实战策略;
3、以上都包括具体问题、考察方向、策略,作答策略,还有变形。
全文干货颇多,希望能举一反三!
相关的系列:面试策略、面试技巧、面经分享。
补充 1:
这是趁着金三银四,对最近和以前一些面试策略的总结。都是每天梳理和思考一些,希望能在这黄金时期帮到大家,解燃眉之急。
补充 2:
往后我会尽量沉淀着金三银四(3-5)相关面试的策略,梳理思考成文,以后不定时发。(但涉及策略 PM 本身的面试内容,这个由于业务、技术、产品等综合复杂性,建议还是从策略方向下的内容读取“面试信息”。除此之外,只能尽量多总结。)
姊妹篇(占坑)
-
面试策略:PM 面试策略-基础通用型系列 (发布星球)
#目录#
- 一、以考察能力反推面试题&设计(举例)
- 二、以面试题反推评分与变形、作答策略
- 1. 基础
- 1.1 工作习惯
- 1.2 工作态度
- 1.3 工作细节
- 1.4 进步空间
- 2. 产品设计
- 2.1 产品设计
- 2.2 设计的作品
- 3. 信息
- 3.1 信息的获取
- 3.2 信息的管理和应用
- 4. 逻辑
- 比如:看他对什么感兴趣,然后问相关的问题。
- 比如:结合数据分析再考费米问题。
- 5.数据
- 比如:数据分析的典型问题
- 6.需求
- 比如:关于如何确定需求优先级的问题
- 7. 其它
一、以考察能力反推面试题&设计(举例)
PM 面试官要挑选出符合部门需求的、能融合团队圈子的、符合自己气场的、喜欢的候选人。并且要考虑薪资成本和 HR 的”平衡点“。目标是选到”最合适、很优质,且相对划算”的人。
而且在 PM 面试中,和众多同行面试官交流,包括候选人自己也能感知:面试过程更多时候是对应聘者软实力的考验,所以除了考察产品项目、工作技能本身的“硬实力”之外,也需要去打量这个人“软实力”。
总之,成为面试官往往关注的是:通过面试问题、追问细挖与挖坑挖陷阱,去辨别和判断这个应聘者是否“符合、值得”。
-
比如:考察是否具备文字表达能力?
考察方向:产品经理不仅要具备现场领导和沟通交流能力,还要能够通过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需求。
不管是通过电子邮件、群聊信息、bug 报告或用户故事,还是更为复杂的文件形式,产品经理都需要不断利用文字来让所有人工作同步。
如果产品经理欠缺文字表达能力,那他不仅会在专业性上受到质疑,还有可能给团队提供错误或是误导性的指示,进而造成开发周期的浪费,引起用户/客户的不满,或是致使整个团队利用错误信息进行工作。
考察策略:
-
-
可以招聘时应要求他们提供一些文字作品。(携带过来)
-
可以要求候选人提供以前的需求文档/项目原型(或者相关工作项目的文案),但大多数产品经理只要有点诚信都不会照搬现有雇主或前雇主的工作样本。我建议是让他口述介绍一些之前负责的产品项目。(所以这个可以看情况问)
-
可以布置一项任务作业。如要求他们综合各种信息,并将内容清晰明确地传达给特定人员;如给一个和 JD 相关的话题做分析报告等。这不是要求他们长篇大论,而是让他们利用随时可获取的源信息,基于自己熟悉的概念和主题(甚至可以自选话题)写一些东西。
-
以上的评判原则:
-
若作品完整,表述和产品一致的,可以给通过;否则反之;
若表达清晰、逻辑正确、听得懂的,可以给通过;否则反之;
若作业结构完整,内容有数据或分析有逻辑,可以给通过;否则反之。
……
总之,面试时,你会有很多机会来检验候选人的专业能力,而上面这些方式是为了让你观察这些候选人是否能够按要求去做,清晰明确地表达,是否足够认真检查自己的工作并发现错误之处,以及是否会投机取巧、敷衍了事,还是会远超预期,做出更多努力。
-
比如:是否具备良好的演比如:讲能力?
考察方向:这个能力不解释了,作为 PM~ 我认为最核心最基础之一就是“口”。
不管是需求沟通,评审,老板汇报,团队沟通等等…,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管这些候选人有多么好的想法,要想成为产品经理,他必须能够推销自己的产品愿景,并提供数据支持。
这就涉及到产品经理的演讲能力,他必须能够站在一群观众面前为大家讲解,通过自己的演讲来使观众信服。
考察策略:可以重点考察候选人是否怯场、是否具备演讲才能。
-
-
可以观察面试交流是否顺畅、候选人表达是否有经常卡词、语速过快。
-
面试时应要求他们在一群人面前进行介绍项目(或者群面)。(时间不需要很长,但内容应包含演讲者的个人想法,同时有条件可以要求他们用上幻灯片,以确保他们能够根据需求随时应对。
-
对于进入二次面试者,要求候选人为面试准备一个演讲,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熟悉材料。这次的演讲不仅仅要向观众传达信息(例如:盘点交友软件的五大趋势),而是要求他们从中得出结论,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据(例如:最有可能对交友软件的增长造成影响的两大趋势)。
-
-
-
以上的评判原则:
-
若表达顺畅,抑扬顿挫、语速适中、听的舒服,完整。优秀;
若稍微停顿多,但表达完整,语速稍快/慢。一般;
若口语化词多,停顿多,语速很慢/快,需要好几次面试官提醒才能完整说。Pass。
-
比如:是否在技术人员面前也毫不逊色?
考察方向:尽管针对产品经理是否需要技术背景这一问题存在很多争论,但毫无疑问的是 PM 必须与开发测试等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其次,现在是大数据、AI 时代,这些背景下衍生了很多策类 PM,如 AI 产品经理,推荐、搜索产品经理,乃至后台产品经理都需要对“本方向”的技术有一定掌握。当然不同级别和公司可能对掌握程度高低不同,但是也需要要掌握。
所以,这里肯定会遇到一个问题:能否和开发技术等沟通保证产品项目顺利开展?遇到技术质疑的问题怎么处理?如果当产品是上述方向时,那么也需考察。
考察策略:
-
-
询问应聘者有无技术背景或参与过技术相关培训课程;
-
抛给应聘者一些技术术语,看他能否听得懂;
-
让应聘者画一些大概产品技术架构、流程图上下游;
-
让应聘者解释某个产品核心技术的原理,尤其是推荐系统、用户画像、搜索引擎和涉及算法模型相关的产品;
-
让团队的技术老大去参与面试,并且看情况提问基础的技术问题;
-
抛出一些小众/热门的产品功能,让应聘者解释(构想)是基于什么原理的;
-
让应聘者分享自己以往遇到技术“断片、不懂沟通”怎么解决,并且追问辨别真伪;
-
以上:
-
-
不是让技术团队去盘查产品经理候选人,用难题、怪题刁难他们,而是为了观察这些候选人是否能在研发人员讨论技术难题和局限性时跟进讨论。双方在结束讨论时都能觉得有所收获,而且还不会因此形成对立。
-
其次,关于上面的偏技术词能太技术,尽量用口语化。一来能沟通让大家顺,二来考察他的回答能不能回答得出:专业词。比如张小龙演讲从来不说“复盘”这个词,都只会说做这个产品事后工作总结是…..,但你作答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类似的词,因为“面试者”精简回答,还是很重要。一个精简词往往可以省掉很多累赘话语,也能反映出对方是否有思考、总结过。比如 ROI,8020,数据杀熟等。总之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套路。
-
-
比如:是否具备数学思维能力?
尽管大多数产品管理类岗位不会涉及到量子理论或是微积分,但在观察增长率、利润率等重要指标时,就会涉及到一些计算问题。而且所有实验以及 A/B 测试的结果也需要从计算中得出。
考察策略:
如何衡量候选人的数学思维能力?个人觉得有几个方向的策略:
-
为确认候选人是否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要求他们用数字“展示自己的工作”——即使实际计算都是用制表软件自动生成的,那也是值得的。
-
(eg1:这个产品做了 XX 优化,提升了 XX 数据?多少?比之前?环比?为什么?是否最优?)
-
eg2:例如,设定一个成本增加的场景,让候选人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计算对利润的影响。至于奖金部分,你可以要求他们计算如果企业想要达到之前的利润水平,需要增加多少用户/购买量?
-
-
PS:面试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这方面,只需要让他们量化某一特定场景即可(一边解释自己将如何去做,一边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
对于应届生或者初级 PM,可以假设某些特定情景来反推数据思维:(或者出一些费米问题考察)
-
如以为为例,我会问:腾讯公司的应届生平均年收入是 15W,这个数字能否反应他们公司的平均水平?为什么?
二、以面试题反推评分与变形、作答策略
背景:基础型的面试 PM 案例。(PM 面试可以自检,PM 面试官可以复盘。)
当然,或许策略也有很多不足,如果给大家自己的学习提供一些借鉴,那我就很高兴了,所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是怎么做的。
抛砖引玉。
1. 基础
1.1 工作习惯
问:你从早上到公司到下班,典型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
不能说清楚自己干的事情的候选者,Pass
-
能够回答清楚他主要的工作是干嘛的面试者,一般。
-
会提前做好计划,以及每日总结自己的工作是否按时完成,是否总结,以及说出如何总结的,优秀
1.2 工作态度
问:遇到项目的进度无法按时完成,可能会超期的意外状态,你会怎么办?
-
提到这种情况出现的很少,或者说项目掌控的事情一般都不是我干的,答非所问,负分
-
能够分情况来说明的,并能给出按不同的超期情况给出方案的,不错。
-
能够考虑到通过设定机制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优秀。
1.3 工作细节
问:你做过哪些项目?你在这个项目里面做过哪些事情?你的角色是什么?
面试的时候,需要了解他负责的事情,好对症下药,因为不能问到他根本没有负责过的事情。这个问题的区分度不高,能说清楚做过的事情的就算不错,主要还是看候选者的表达能力。
问完上面的问题后,再去问细节。
譬如:你的用户画像是什么?你们主要竞品有哪些,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回答什么不重要,只需要关注几点:
-
描述是否有理有据,比如说 XX 竞对难用,能说出来哪儿难用,为什么难用,而不是自己靠拍脑袋觉主观得难用/好用
-
描述竞对产品特点的时候,是否有顺序和逻辑,而不是随口想到什么说什么。
-
穿插的去问其它问题,打乱节奏,观察前后说的内容是否有矛盾。
1.4 进步空间
问:你在工作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你是如何改进的?如果再让你做一次,你会怎么做?
-
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说公司问题的,负分不能要。
-
能够正确的意识到自己具体的问题,并能够给出自己想要如何改进的方案的,不错。
-
能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学习/工作方法并能够进行实践的,优秀。
2. 产品设计
2.1 产品设计
问:画一个购物车的逻辑,现场画出流程图
我对设计的要求不高,其实这也是个没啥区分度的问题,只要画的图没啥逻辑问题的都可以过关。
2.2 设计的作品
问:这个设计是给谁用的?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么设计有啥好处?你如何去验证设计的好坏?
-
回答不出问题,含糊其词,或者说照着别人抄的,都不能要。
-
只要是能够展示出面试者在设计的时候有过思考痕迹的回答,都可以通过,毕竟这年头会动脑子的产品助理已经很少了。
3. 信息
3.1 信息的获取
平时有关注过哪些产品方面的内容?获取产品经理相关信息的渠道有哪些?最近让你感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试举一例。
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候选人是否有稳定可靠的信息源,对信息的真假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是否知道如何对知识来进行管理。
-
比如说,候选人说自己信息来源主要是书。就可以问那么这些书从哪儿知道的?读完了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你是否接受书里的观点?自己的观点是啥,依据是啥?
3.2 信息的管理和应用
你是怎么管理你在书上看到的知识的?怎么应用到工作中的?
光是知道很多知识是没用的,关键在于怎么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这是考察他”学以致用”能力的一点。
4. 逻辑
看他对什么感兴趣,然后问相关的问题。
-
比如说,他爱听广播。就问中国有多少个广播电台,爱旅游就问中国的高铁线路有多长?爱打球就从开始到现在有。多少篮球运动员在 NBA 打过球(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
-
比如说,他喜欢拍摄。就问用什么拍摄?如说用单反拍摄就问有什么相机、型号,有什么特点,多少钱,在哪买,会怎么玩等等。(举例细挖,越细越能看出逻辑)
这种题目只是偶尔会问,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计算说明问题的过程是否有条理,估算使用的数据是否合理
-
-
比如:数据分析的典型问题
-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
你如何验证需求?
-
在 ABC 的项目中,你进行数据分析都会做什么?
-
作答策略:数据分析的本质是“设立指标-验证指标”,结合业务逻辑,通过数据来做出对于业务的判断。面对面试官的问题,求职者需要结合自己曾经的项目的数据分析案例来答。具体到针对项目设立了哪些指标,为什么是这些指标,最后的数据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如何应用这些结论进行改动。
-
相关可以参考“星球”如下:
-
产品经理入门系列:必知一些数据指标(基础)
-
衡量个性化推荐产品效果的核心指标有哪些?
-
AI / 策略 PM 的核心技能:数据分析
-
如何培养数据分析的感觉(一)——认识数据
-
分享一个产品运营:“通用”的数据指标
-
-
-
-
-
比如:关于如何确定需求优先级的问题
-
你平时是如何确定产品需求的优先级?
-
你怎样是定义需求的优先级高低?
-
需求评审时如何确定需求优先级?
-
变种问题:你有分析需求优先级的方法论吗?
-
变种问题:如果需求过多如何进行管理呢?
-
变种问题:每个需求方都说自己需求重要,你怎么看呢?
-
变种问题:你有试过拒绝过需求吗?为什么呢?
-
作答策略:本质仍然是需求分析,简单说就是给需求们定个优先级高低的方法。
-
-
我的看法是有几点:
一是需求评定优先级,必须依靠公司业务、产品现状、阶段,以及下一阶段的目标、当前资源等作为评估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公司产品都有不一样的需求优先级方法,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提出来。因为只有真正接触和参与需求分析和优先级定义才有这样的想法)
二是学会按不同角色,如业务方(市场、运营、技术、CRM 等)、用户、老板等觉得的需求考虑点都不同。我建议作答尽量以“用户”去考虑需求优先级,不要给自己挖坑。因为用户是上帝视角,是产品最终使用者,以他们作为第一角色肯定没有错。
三是回答方向。我分享一些观点,饭友们参考下:
-
-
-
-
假设用户需求,那么可以还原成“用户故事/场景”,同时对这个故事场景进行评分可以得出优先级。一般可以把紧急度和商业价值这两个维度在 1 – 5 的范围内取一个值,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以确定一个用户故事的最终权重。
-
紧急度的取值与三个因素有关:交付时限、任务依赖和直接后果。(如:一个紧急度为 1 的用户故事可能没有时间限制、影响很小,而一个紧急度为 5 的用户故事可能时间紧迫并依赖很多其他用户故事,如果不先把它完成就不能推进其他的故事。)
-
商业价值的取值也与三个因素有关:客户影响、品牌或声誉影响和竞争优势。(如:一个商业价值为 1 的用户故事可能只对很少的客户/用户有影响,而一个商业价值为 5 的用户故事则对每个客户都很重要——也对公司生存很重要。)
-
-
-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则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能招,抛开本身能力之外,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是否有把自己视作最重要的产品来积极磨练精进。